返回

晚唐浮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十三章 考生与大义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,禀道:「陛下,裴格乃臣之大兄。」

  邵树德:「恍然大悟」,道:「真的很巧。」

  裴枢后背隐有汗意。

  「裴格的策论朕看了,写得很不错。」邵树德展颜一笑,道:「只是这个年纪……这次便算了,明岁可靠,不管何人主持,都注意着点。朕不想再有什么五老榜了。」

  「遵旨。」几人一齐应道。

  「过几日便安

  排殿试吧,朕要亲自出题考校。」邵树德说道:「对了,今岁可有河北、江南士人参加科考往日滞留的不算,朕问的是新来之人。」

  「陛下,河东、河北、淮南诸州皆未推选新人入京。」裴禹昌答道。

  前唐时的规矩,各考生先在本州本县考,考完后再来京城。

  一般来说,上州有三个名额,中州两个,下州一个。如果本州有才学特别出众的士人,也可以多推荐。

  这些人入京之时,会携带本州「解状」,州里也会把选拔考试的试题、考生答卷一起送到京城,交由礼部重新审核,然后这些人便可与国学体系下的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了。

  邵树德方才那番话,问的就是那些不遵奉新朝,仍然沿用旧唐天祐年号的藩镇,有没有新推荐士人入京考试。

  现在他知道了,没有。M.④⑦七Ζw.℃om

  或许是因为时间仓促,没来得及。毕竟南边那几个藩镇在几个月前才上表称臣,以这会的交通条件和办事效率来看,有可能来不及推荐本州士人入京考试。

  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,即他们压根就不承认新朝,自然不会让本州士子来考试了。

  称臣这种事情,可不仅仅是一纸册封书那么简单。首先你要上供,哪怕只是象征性的,其次在科举、刑狱、户口等方面,要纳入朝廷的体系。

  说到底,这就是一个站队和态度问题。

  「明年可靠仍在三月末或四月初。」邵树德想了想后,说道:「今冬诸州可能会有士人入京,朕会亲自见一见,你等做好准备。」

  按照传统,经历了各州选拔考试的士人在得到推荐名额之后,当地会举办乡饮酒礼,由本州德高望重的耆老、宿儒到场,为学子送行。

  考虑到一个州一般也就一到三人,这个仪式是非常隆重的,也是非常有面子的————邵树德东巡之时,登州还因为用度不足,而没有举办乡饮酒礼,直接就让学子上路了,州县上下为此十分愧疚,可见其重要性。

  安史之乱前,各州学子一般与朝集使同入京,路上可以蹭吃蹭喝,不用花钱。

  安史之乱后,因为不是每个州都派朝集使入京了,于是地方上干脆发给路费,让学子自己去———没考上滞留在京城的,他们的解状仍然有效,但地方上却不会发给路费了。

  学子入京之后,先到户部对档案,核实身份,然后再到礼部报到。

  皇帝有时候会接见这些学子,一般安排在冬季。去年因为东巡,邵树德没有见,而是由折皇后代为见面,赐下一些小礼物。

  「诸州学子,在地方上不是无名之辈。」邵树德又道:「咱们要争取这些人的投向朝廷。他们来洛
第二十三章 考生与大义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