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晚唐浮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多,两成不到,虽然他们前途非常远大,一般都身居高位。

  “这……”骆全灌有些意味不明,灵武郡王这是要做甚?

  邵树德沉吟了一会。事实上这是他临时起意,想让朝廷“扩招”。

  考进士的资格,一般有三大来源。其一是国学体系下的生徒,即国子监“中央六学”(东、西二都都有,但洛阳的已废)、门下省“弘文馆”、东宫“崇文馆”的学生,多为权贵门阀子弟;其二是各州县经学学生,但也不是人人能考,有名额,需要选拔。这两类统称为“官学”生徒。

  还有第三类,即非官学学生。需要测验学力,通过县级考试,由县尉举荐,到州里参加第二次考试,合格者持“解状”入京。

  邵树德治下各镇,砸了不少钱办州县经学,学生爆满,甚至是国朝规定数目的两倍以上,他需要给这些学生一个出路。

  三十个进士名额,外加明算、名经之类的杂科,太少了,不够!

  河西、陇右很多蕃人部落酋豪子弟,被他好说歹说弄入官学,学成后不能做官,纳入体制管理,这怎么行?

  “今年录五十个进士吧,以后每年慢慢加。”邵树德盘算了一下,觉得还没到自己治下官学学生的考学高峰期,于是定下了五十这个数字。

  五十人,他当然要插手,十个名额留给给自己行卷的外地士子,十个给朔方、陇右、河西、渭北、华州、泾原、邠宁、金商八镇官学学生,至于具体给谁,他不管,八镇学生自己竞争,反正水平都不会太差。

  再留五个给凤翔、山南西道、山南东道、陕虢、龙剑、唐邓随六镇官学学子——如果还没荒废的话。hTTΡs://WWW.4㈦㈦Ζω.℃òΜ

  其他名额,给朝堂大佬们自己玩。

  他不想做得太过分,把朝廷这块牌子弄砸了,那样好处可就少太多了。

  地盘越来越大,百姓越来越多,对政务人才的饥渴始终得不到满足。让自己治下的官学学生们多条出路,到长安见识见识,开阔下眼界,多些感悟,总比学成后就在本乡本土干到死要强。

  邵树德选拔人才有个偏好,那就是一定要有全局视野。没出过远门,没有在外游学经历,没在不同风土人情、不同地域文化的各州生活过的,一般都受不到他的青睐,除非才能异常出众。

  他现在有几个倚重的心腹。

  谷</span>卢怀忠,淮南人,南方经历有,西北经历也有,还驻守过河陇、兴元,经验丰富。

  陈诚,淮南人,到长安考过学,在昭义镇幕府当过中下级僚佐,见识丰富。

  宋乐,河东人,年轻时游学各地,后来到长安考学,不中,又投入丘维道门下,一起到丰州当监军,随后在征李国昌父子的过程中与邵树德结识。

  李延龄,丰州人,早年到朔方、泾原等地防秋,后来跟着邵树德入河东打仗,这些年转官各地,为人圆滑,有情商。

  任遇吉,少年时随父流放丰州,本河北人,有河北、关北、河东、关中的征战、做官经历。

  赵光逢,京兆府人,早年生活经历比较单一,一直在关中。但这些年跟着他跑动跑西,见识自然不一般。

  李唐宾,河南人,这位几乎是南北方都转战了一个遍,阅历不是一般地丰富。

  这几个都是他最信任文武官将,所谓核心圈子的主要成员。他们的眼光、见识,自然比大半辈子都在本乡本土的人强多了。

  邵树德起家的五十人里,其实还有不少是被流放到丰州的犯人后裔。全国各地的文化、思想在这里碰撞,使得他们看
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